這條蝦畝產萬斤,利潤20萬元/畝!粵海重新定位技術服務,全面振興粵東養蝦業
9月13日,福建粵海飼料有限公司(下稱“福建粵海”)惠東縣粵海水產研發服務中心正式剪彩開業,同期還舉辦了圍繞金剛蝦養殖推廣為主題的“惠東水產技術交流會”,吸引了附近150名對蝦養戶踴躍參與。“一站一會”圓滿禮成并非福建粵海簡單的營銷動作,從深層次來看,這正是廣東粵海飼料集團采取高舉高打的營銷策略,以新品種新服務帶動地區產業興旺,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,也是構建“百鎮千村”粵海村創富工程的典型案例之一。
▲ 福建粵海飼料有限公司蝦料部部長陳坤山致辭
▲ 惠東對蝦養殖專家、惠東成昌藥械董事長馮庭玉為活動致辭
金剛蝦填補粵東中造蝦
推動養蝦業轉型升級
粵東作為華南高位池養殖白蝦的主產區之一,其中惠東高位池3500畝左右,汕尾接近3000畝,加上陸豐、汕頭饒平等地區形成萬畝高位池產業帶。尤其是惠東、汕尾地區憑借近海地理位置,高位池模式占比總體養殖規模近50%,往年高位池養殖白蝦畝產曾破萬斤,畝利潤30萬元不在少數。
如今養蝦業不復當年盛市,中造養殖白蝦幾乎全面折戟。近年汕尾、惠東地區養殖面積持續縮小,氣候環境惡化以及蝦苗質量不穩定等諸多原因,中造蝦空塘率高居不下,高位池空塘率高達95%,養戶整體效益下滑嚴重成為當地養蝦業真實寫照。
基于此,福建粵海在廣東粵海飼料集團公司戰略部署下,近年展開轟轟烈烈的粵東養蝦業轉型升級工作部署。通過大力推廣中造養殖金剛蝦,福建粵海構建出“金剛蝦苗+高檔蝦料‘蝦金剛’/‘蝦寶貝’+動保套餐+塘頭服務”組合拳,填補中造蝦市場缺失的養殖效益,實現養戶群體收入增加。據悉,福建粵海展開金剛蝦推廣戰線除了汕尾、惠東等粵東主產區外,還包括福建漳浦等地區,推動養蝦業轉型升級的魄力十足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金剛蝦生長迅速,能在3-5個月時間生長到10-15頭/斤的規格,30頭/斤賣價就達25元起,單斤利潤空間大。據福建粵海蝦料服務部長盧少友提到,金剛蝦具備抗病力強,耐高溫,耐折騰等生物特點,常見的白蝦病害(例如弧菌感染、黑足等)少在金剛蝦身上發生,不少金剛蝦高位池產量可達7000-8000斤/畝,甚至高達萬斤,畝產利潤在10-20萬元/畝不等,結合福建粵海組合拳推廣策略,粵東養蝦業正逐漸呈現新業態,煥發出新生機。
▲ 福建粵海飼料有限公司蝦料服務部長盧少友分析金剛蝦養殖前景
創新終端服務新形式
助力粵東養蝦業興旺
構建惠東研發服務中心并非簡單的營銷動作,它的定位不是傳統的服務站點,日常業務也并非只停留飼料銷售、水質監測等、病魚解剖等基礎服務層面。福建粵海集中養蝦業的核心技術要素,將其打造成能解決養蝦業各環痛點的一體化服務中心,創造粵東養蝦業終端技術服務的新形式、新業態。
盧少友向記者透露,從整個養蝦鏈條來看,購買種苗到水質管理存在多個關鍵環節,都可能導致養蝦失敗,研發服務中心則是兼顧養蝦各環痛點難點,進行一一解決。據悉,目前惠東研發服務中心服務項目包括種蝦免疫、蝦苗幼體病毒檢測、淡化蝦苗檢疫等多個環節,投入重金配置PCR、病毒檢測儀等高端儀器,可檢測出WSSV、IHHNV、EHP、TSV等10類蝦病病原體,幫助養戶實現提前預防,根源上降低養殖病害風險。
從檢測蝦苗特定性病原的嚴謹性而言,目前行業一般要求養戶要完成“苗企檢測-官方檢測-服務站檢測”三方檢測,但目前終端服務市場普遍仍缺乏基礎設備,養戶難以完成三大環節檢測,尤其是鄉鎮級別的服務站檢測。如今粵海研發服務中心恰好補充三方檢測的最后一環,而且檢測病原項目和技術水平都值得信賴,這為當地養蝦業多增一份效益保險。
▲ 研發服務中心(局部)
針對近年惠東、汕尾地區養蝦常見肝胰腺壞死、黑足病、“玻璃苗”等產業狀況,研發服務中心設計職能結構和服務形式也富有創新性突破,不失為行業技術服務的大膽嘗試。據悉,某位客戶從種苗購苗環節開始進行檢測,研發中心便構建該客戶數據化檔案,由專業的技術服務人員全程跟進,結合客戶檔案數據“開方子”,包括設計投喂、動保等管理方案,全程跟蹤直到出蝦為止。
目前粵東地區中造養殖金剛蝦的潛力越發明顯,據不完全統計,惠東金剛蝦養殖率還不到10%,汕尾地區也不足20%,空塘率依舊是高居不下,這意味發展金剛蝦大有可為。目前,以全新服務定位的研發服務中心為據點,輻射周邊養殖市場,福建粵海帶領養戶早晚造養白蝦,中造養金剛蝦,構成“白+黑”養蝦組合模式,養戶效益顯著提高,正快速助力惠東、汕尾等粵東地區養蝦業全面振興。
2015年廣東粵海飼料集團啟動“百鎮千村”粵海村創富工程以來,采取高舉高打的營銷策略,以主推村鎮主導水產品種發展,打造產業鮮明的水產養殖專業鄉鎮“粵海村”方式,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,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。如今大力推廣金剛蝦養殖,創新技術服務形式,必然引導粵東養蝦業高效高質量發展,實現戰略規劃的又一次重要舉措和典型案例。